-
牛津通识读本:社会学的意识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向读者提供一个社会学概述,而在于呈现一种社会学的意识。通过引入对社会阶级、犯罪与反常、官僚制中的工作方式、宗教和政治组织的变迁等主题的研究,作者深入探究了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与社会对个人的塑造之间的张力关系,并且展现了社会学作为一种视角在理解现代世界方面的独特价值。
-
牛津通识读本:设计,无处不在
《牛津通知读本:设计,无处不在》从早餐时喝粥用的汤勺到救人性命的医疗设备,设计无处不在。设计不仅意味着风格和品味,还融入了文化与个性。当代设计将“需要”和“期望”相结合,借助形式和装饰反映了不同的身份和多样的向往。
-
牛津通识读本:人生的意义
我们都曾对人生的意义感到困惑。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答案是否取决于我们?或者它不过是一个伪问题?在这部充满睿智和生气又能激发思考的作品中,特里·伊格尔顿展现了许多世纪以来的思想者,从莎士比亚、叔本华到马克思、萨特、贝克特,对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索。作者知道,“《牛津通识读本:人生的意义》的许多读者很可能会像怀疑圣诞老人的存在一样怀疑人生意义”,但同时又认为,在需要寻求共同意义的当今之世,我们有必要回答这 ...
-
牛津通识读本:全球化面面观
作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全球化”描述的是变化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环境方面的发展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进程在不断加速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全球化的多个方面,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全球化”被赋予的新的含义。他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全球化是从现代才开始的吗?全球化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
-
牛津通识读本: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针对的是当时的各种社会弊病,诸如异化和物化、文化产业和消费主义、反抗精神和人类个性遭到的抹杀等。近一百年过去了,那些社会弊病不仅没有得到治愈,反而变得日益深重,几乎所有人都被裹胁于其中。身处这个时代,我们仍然有必要去认识批判理论,甚至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迫切。批判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工作中,这群德国的犹太人学者试图诊断,甚至还想治疗社会的各 ...